【炮制】除去雜質(zhì)。洗凈,曬干,切碎用。 【來源】葫蘆科植物葫的干燥種子。立冬前后摘下果實,取出種子,曬干。 【貯藏】置通風干燥處,防蛀。 【性味】酸、澀,溫。甘,平。入肺、胃、腎經(jīng)。 【功能主治】 止瀉,引吐。用于熱痢,肺病,皮疹。 利水消腫:用于重癥水腫及腹水。 利尿,消腫,散結(jié)。用于水腫,腹水,頸淋巴結(jié)結(jié)核。 可用于輔助治療水腫腹脹、煩熱、口渴、黃疸、瘡毒以及腎炎、肝硬化腹水等癥。另有潤肌膚的優(yōu)點,能抗病毒并防癌。 【用法用量】0.5~1兩。煎湯,絞汁,或煮食等。 用于面目浮腫、大腹水腫等癥,常與豬苓、茯苓、澤瀉等藥同用。還可以治療晚期血吸蟲病形成腹水的病癥。 【注意】據(jù)有的報道指出,葫蘆有毒,含葫蘆素B,某些變種的果肉有致瀉作用。 【禁忌人群】脾胃虛寒者,忌服食。 【附方】 、藕J汁:鮮葫蘆1個,搗爛,絞取汁液。每次用1小碗,加入適量蜂蜜調(diào)服。 單用鮮葫蘆汁,可充分發(fā)揮其清熱利水或潤肺的功效。用于水腫、小便不利,濕熱黃疸,或肺燥咳嗽等。 、坪J蟲筍湯:葫蘆60g,切片,蟲筍30g,切段。加水煎湯服。 葫蘆、蟲筍皆長于利水,二者合用,能明顯增強利尿行水作用。用于水腫小便不利較有效驗。 葫蘆除了能盛藥,本身也可為藥。葫蘆味甘,性平滑無毒,其蔓、須、葉、花、子、殼均可入藥,醫(yī)治多種疾病。據(jù)古代醫(yī)書記載,葫蘆花味甘,性平,無毒,可做解毒之藥,對各種瘺瘡尤為有效。蔓、須藥性與花相同,可治麻瘡。葫蘆瓤及子,味苦,性寒,有毒,可治牙病,牙齦或腫或露,牙齒松動。又可治面目、四肢腫,小便不通,鼻塞,及一切癰疽惡瘡。尤以葫蘆殼的藥用價值最高,其味甘,性平,無毒,用于消熱解毒,潤肺利便。愈是陳年的葫蘆殼,療效愈高。 |